聚企智 | “科创时代下的产学研生态发展 ”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3月17日,一场以“科创时代下的产学研生态发展”为主题的产学研交流论坛在南方科技大学大成礼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南方科技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广东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协办,第一财经主持人刘雯雯全程主持。论坛汇聚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和资本界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新机遇与新挑战,为中国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
我会常务副会长彭立基、李婧、童未峰,党支部书记兼副会长吴冰,副会长郑锐聪,理事叶宣俊、于嘉慧,会员梁慧君、马文霞、李修录、李心怡、黄满星及秘书处一行参加了本次活动。
龙静副部长致辞
论坛由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合作部龙静副部长致开场辞。龙静副部长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南科大以“创知、创新、创业”为办学特色,努力营造包容、开放、共享的产学研生态体系,为国家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本次论坛的召开,也是南科大国际化办学道路上的又一盛事。
Keith Burnett爵士主题演讲
论坛分为主题分享与圆桌座谈两个部分。英国物理学会主席、英国首相科学顾问Keith Burnett爵士作为主题分享嘉宾,发表了题为《面向未来的产学研合作变革》的演讲。他结合当今技术飞速发展和地缘政治变化的背景,指出科技的重要性正在重新凸显,社会未来的成功取决于谁能制造新事物,并结合新时代所需的知识、专长和技能。Keith爵士强调:“为了我们孩子的利益,教育和产业必须以新的方式走到一起。”
他分享了英国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最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案例,特别是谢菲尔德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MRC)的经验。通过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努力,英国在推动区域经济振兴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Keith爵士提出:“世界各地的大学和企业需要采取新的措施来应对当前挑战,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技术转化和政策支持方面。”
马兆远教授主题演讲
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商学院双聘教授马兆远在主题分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深入剖析了中国在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提出:“产学研合作是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路径。通过加强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协同创新,我们可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
圆桌座谈
圆桌座谈环节由刘雯雯主持,邀请了Keith Burnett爵士,南方科技大学马兆远教授,我会常务副会长、广东高登铝业集团执行总裁李婧女士,松禾资本创始人罗飞先生,韶音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皞先生共同参与。嘉宾们围绕产学研合作的信任建立、商业决策、人才培养、资本推动等核心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精彩观点分享
Keith Burnett爵士强调了信任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核心地位。他以谢菲尔德大学与企业的合作为例,指出信任的建立往往始于具体的合作项目,如教授与研究生的直接合作。建立信任和人际关系是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推销新想法或提案时,需花费大量时间与人交流、建立关系。
Keith Burnett爵士还提到,在产学研合作中商学院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业决策应基于潜在收益,快速盈利计算能力至关重要。商学院能够进行有效的盈利计算,同时也能培养出能够说服投资者的人。此外,他分享了英国通过设置专项基金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动社会资本进入产业链的经验。
马兆远教授聚焦于产学研合作的挑战与重构,指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缩短高校研究与商业化之间的距离。他强调,大学与产业界需要互相靠近,共同进步。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应如何迎接挑战、实现跨学科合作突破,以及如何培养适应新工作的人才,成为重要议题。马教授还提到,希望大学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重新确立其作为社会服务者的角色,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
松禾资本罗飞先生从资本的角度探讨了产学研创投的结合。他分享了松禾资本自成立以来与大学、产业和投资界的合作经验。他指出,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技术来源多数来自高校创业者,显示出投资机构对知识经济的关注。罗飞先生还提到,资本在投资初创项目时,需考虑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科学家与产业的合作能力,以及建立互信关系的重要性。
韶音科技陈皞先生提到,现代企业的科研能力已经非常强大,可以与高校合作实现技术闭环,并提出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通过实习让学生提前接触职场,缩短人才产业化时间,提高用人效率。此外,陈皞先生探讨了如何留住高端人才,认为企业应具备企业家精神,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创新环境,并提供相应的待遇和激励。
高登铝业的李婧女士分享了高登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显著成效,展示了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推动作用。她强调,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看重高校的核心技术,并期望合作能为企业带来实际的技术突破和市场竞争力。
这些观点为产学研合作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会前,我会一行参观了南方科技